男女主角分别是崔娴赵红妆的其他类型小说《重生六八:女知青窑洞种田养猪后续+全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萧柔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对不起......”赵红妆勉强从嘴角挤出几个字,但她眼中的恨意难以掩盖,如果不是旁边有这么多人看着,她恨不得立刻掐断崔娴的脖子,这个妥协的结果每个人都不满意,但都迫于张主任的威压不得不低头。“明明都把他们两个关在一起了,怎么会少了一个?刘建军,是不是你偷偷把宋坤放走了!”回去的路上,赵红妆反复复盘这件事,实在想不出哪里出了漏洞,唯一值得怀疑的人就是刘建军,他是负责看门的,当时也只有他一个人在场,没准就是他把宋坤放出来的。“锁是你带来的,钥匙也在你身上,我怎么敢!”刘建军听到赵红妆的话后立刻反驳,今天的事情他也觉得蹊跷,崔娴藏人的手段实在是高,他刚刚进去时连顶棚都看了,也没发现另一个人的影子。“哼,钥匙不在有什么关系,还有你开不了的...
《重生六八:女知青窑洞种田养猪后续+全文》精彩片段
“对不起......”赵红妆勉强从嘴角挤出几个字,但她眼中的恨意难以掩盖,如果不是旁边有这么多人看着,她恨不得立刻掐断崔娴的脖子,这个妥协的结果每个人都不满意,但都迫于张主任的威压不得不低头。
“明明都把他们两个关在一起了,怎么会少了一个?刘建军,是不是你偷偷把宋坤放走了!”
回去的路上,赵红妆反复复盘这件事,实在想不出哪里出了漏洞,唯一值得怀疑的人就是刘建军,他是负责看门的,当时也只有他一个人在场,没准就是他把宋坤放出来的。
“锁是你带来的,钥匙也在你身上,我怎么敢!”刘建军听到赵红妆的话后立刻反驳,今天的事情他也觉得蹊跷,崔娴藏人的手段实在是高,他刚刚进去时连顶棚都看了,也没发现另一个人的影子。
“哼,钥匙不在有什么关系,还有你开不了的锁。”赵红妆不屑的哼了一声,让刘建军立刻拂袖而去。
他今天陪着赵红妆来抓奸,已经足够丢人了,没想到赵红妆还往他的短处揭,让刘建军顿时恼羞成怒。
崔娴房间里的气氛也很压抑,那群人到处翻找,像狂风过境一般弄得乱七八糟。
孙英一边帮崔娴收拾,一边提醒她小心赵红妆,她这样的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,一次不成,绝对会有下一次。
“我又没得罪她,为什么她这么针对我。”崔娴已经搜索过脑海中的记忆,她和赵红妆只是偶尔拌几句嘴,并没有深仇大恨,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,赵红妆居然让她声名狼藉。
“崔娴,你知道赵红妆为什么请你喝酒吗?”孙英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这件事点破,不然以崔娴的脑子,被人卖了都不知道。
“别卖关子,明知我猜不到。”崔娴直勾勾的看着孙英,迫切的想知道答案。
“她是想买下你手上的招工指标。”孙英点破了这件事的关键,现在正是上山下乡的时期,按照规定,如果能在厂里找到工作的,就可以不下乡,所以这个招工指标格外珍贵。
“这是我爸妈拿命换来的,我自己要用的!”崔娴听到这件事的时候立刻急了,山上下乡这件事持续的时间比大家预计的要长得多,真要是走了,恐怕十年都回不来。
“你婶子帮你报名,去下乡插队,指标不就空出来了。”
“......”
“我妈说你婶子真会算计,去年你哥去了北大荒,就把你的户口放在里叔叔那了,这次要是你下乡,你堂妹进工厂,到时候这间房都得是他们的。”
孙英看崔娴还不明白,立刻点名了这件事的关窍,崔娴的叔叔婶婶是想生吞了他们家的家产,再把他们兄妹俩都赶到北大荒去。
“那这也不关赵红妆的事啊,她那么卖力干什么!”崔娴还是想不通赵红妆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,以她的为人绝对不会费力帮别人做嫁衣。
“你还真是傻啊,只要你的名声臭掉,凭她父母的关系,指标肯定能弄到她手里,到时候她就可以进厂,不用上山下乡了。”
现在这没有空调,没有风扇,热了就只有一把蒲扇可用。
全家的电器,就是电灯和手电筒,更别提什么打发时间消遣的东西。
知道这个年代生活艰苦,可没想到竟然艰苦到这种程度。所谓从简入奢易,从奢入俭难。她是享受过好生活的人,一时半刻是真不习惯这的日子。
可眼下的环境对她,也未必是最苛刻的。要是将来真下乡到北大荒,或者是插队落户到陕北,不管是居住条件还是生活环境,恐怕比京城恶劣的多。
她看过很多,上山下乡插队的电视剧、小说和回忆录。有很多热情高涨的知识青年,响应号召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。更是以做有文化的新型农民,而感到光荣。
也确实是因为这些人的付出,让农村的文化和农业,都得以发展。
但无疑,整个过程中要克服的困难千千万。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,对毅力也是很大的考验。
去北大荒的,属于兵团战士,粮食够吃,每个月还有二三十元的工资。如此好的待遇,当然也是有门槛的,也不是谁都能去。
要政审过关,身体素质过硬才有机会去。之所以要求高,除了筛选,也是因为那边的环境非常恶劣。
崔娴记得有个回忆录中说,北大荒有着广阔肥沃的草原,但人烟稀少,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在冰霜期,极端低温可达零下40℃。除此之外,大黑瞎子、大野猪、大灰狼也有的是。
过去的人,是要垦荒的,劳动强度自然不小。因为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都很恶劣,也需要严格的纪律来管理,尽量减少意外的发生。
那边工作跟垦荒比是轻松,要求也不高,但是待遇很差。
插队落户的知青,要与当地的农民一起工作和生活。需要参与农业生产,如耕作、收割、挑粪肥等,与当地农民共同劳动,挣工分、分红、获取口粮,农民一天的工分才1毛多钱。
有些知青,肩不能扛手不能提,别说是干农活,恐怕连观摩的机会都少之又少。分到口粮吃不饱,把口粮一扣,一年到头也就一二十元。甚至有的知青,还得要倒贴钱给生产队。
陕北那边风沙较大,有的时候刮黄天,出门都睁不开眼。
两个地方各有利弊,对于旁人来说,要是拼尽一切都没能得个招工指标,也就只能想办法往待遇更好的北大荒挤。
至于那些个没选择权的,只能去插队落户。
她是有工作指标,本可以成为别人艳羡的,少数能留在城里的人之一。但是婶婶给她报名参加上山下乡了,无法改变既定事实,只能二选一。
思前想后,觉得还是插队更适合自己。
这么做,自然是有她的筹划,自己的异能是最好的依仗。
到贫瘠的地方插队落户,想过比现在更艰苦的日子,她要提前筹谋许多。
首先就是钱,很多钱,用来准备足够的物资度过这八年。
眼下能挣钱的路子,还没个头绪。倒是工作指标可以转手卖了,她得盘算怎么能卖出去,还不给自己招惹麻烦。
没有表,大约一刻钟的路程到了叔叔家。
崔娴的父亲因公死亡,轧钢厂的抚恤金和每个月7元的生活费,都被监护人叔叔给拿走了。
理论上,三餐都应该在叔叔家吃。可她以前读书的时候来不及,早餐基本都是买馒头吃。每个月婶婶就给1块钱的零花,够与不够,人家可不管。
叔叔中午在厂里吃食堂,在家吃饭的只有她和婶婶几个人。除了那个爱占便宜、乐于算计别人的婶婶,还有16岁初中刚毕业,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大堂妹崔爱萍。
有个捣蛋鬼的堂弟,12岁,在读小学四年级。最小的堂妹9岁,小学二年级。
崔娴觉得,这一家子借着她的光,过的有滋有味的,现在还要把她最后的一点价值榨干,算盘打的挺响。
不过,她可不会给这个机会。
抬步进了门,环视一眼,屋子里的摆设多是从她家里拿过来的,最显眼的位置就是那台缝纫机。
拿着她家的东西,倒是挺能显摆的。一会这些东西,她都拿回去。
“跟木头桩子似的站在那干什么,拿碗筷吃饭。”婶婶剜了一眼,嘭的一下把盛窝头的盆放在桌子上。
崔娴走到厨房,见着熟悉的盆碗,心中估摸得几个人,能把东西一次性都拿回去。
等把碗筷拿回来,其余人都落座了。她也没客气,填饱肚子才能干大事。她一直没说话,旁边的人以为她还是个愚钝的货,不少编排。
崔娴就着她这个当事人的八卦,咬了一口窝头,配上一口咸菜,味道还不赖,吃的津津有味。
崔爱萍说外面都传开了,她跟男人睡一个被窝里,也不嫌臊得慌。不过也没关系,很快就要上山下乡了,到个没人认识的地方,也不会有人戳他们老崔家的脊梁骨。
那婶婶也没阻止,自家姑娘说的什么荤话,看崔娴的眼神里的厌恶,早就隐藏不住。
崔娴觉得,她多吃一口,这家子人都心疼。如果不是惦记她手中的招工指标,现在指不定就给她关到门外了。
大堂妹的表情,好像此时已经是正式工了。婶婶也是得意洋洋的,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。
崔娴默不作声,笑吧,越兴奋待会的落差就越大。
心中有了计划,干饭的劲头不减。吃到第三个的时候,扫到婶婶渐渐狰狞的表情,心里更痛快。
那边的大堂妹最先坐不住了,“窝头都是有数的,你凭什么多吃多占。”
“你是当姐姐的,应该让着弟弟妹妹,你怎么那么自私光顾着自己吃。”婶婶也跟着附和。
崔娴细嚼慢咽的吃完最后一口,看把对面俩人气的,一个窝头还剩半个。“厂里有发生活费。”
见她还在吃,婶婶差点就上手抢,“你现在满18岁毕业了,这个月开始就不发生活费了。你这么吃,我们家可养不起。”
“我打零工养活自己,明天开始就不来这吃了。”崔娴潇洒起身,留下还没反应过来的婶婶。
出了门,听到里面摔筷子的声音。都没吃几口饭,骂人的声音可不小。
女人给小孩子喂水,壶底朝天也没倒出来几口。起身观望,估计是想着要去问别人借,或者到河水清澈的地方灌点。
“我这还剩点水,给孩子吧。”崔娴把自己的水壶递过去。
“你也是来打零工的?”女人端详她两眼,把水灌到自己水壶。
崔娴点头,她本就是社牛,对方接受她的帮助,正好可以借着机会多了解点情况。
原来好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,来这打零工的。一个强壮的劳动力挑担,3-4个妇女儿童锤石头,多数时间都是顶着大太阳劳动。
挑担子1担一百多斤,一天到晚,也赚不到5毛钱。敲石头的一天2毛到5毛钱。
全靠人力,效率本来就不高,加上收石头的车班次、容量都有限。
预测车子要到的时候,提前过去准备,车子没停就一窝蜂的往称重人身边挤,大家都想先把自己的石头卖出去,钱落袋才安心。
如此就有了,崔娴下车时候看到的那番景象。叹息他们的时间多浪费在等待上,推搡拥挤的过程,又难免与人发生口角,争吵上又浪费不少时间。
崔娴又趁着几个人歇息的空档,跟他们唠了一会。总结是这年头,钱真难赚。
她没有手表,日头下山前,搭着林哥最后一班车回城里。头脑中有些思绪,坐上车之后正在梳理。
“今天这活儿怎么样。”林哥看她愣神,估计是犯愁这活儿怎么干呢。周围村庄,常年干体力的妇女还能凑合,她一个瘦弱的小姑娘,铁锤都抡不动几次就得歇菜。
“一个石子也没敲。”崔娴说自己绕了一圈,发现大家这样干效率太低了。一天到晚,拖家带口的也挣不到几个钱。
林哥哑着嗓子附和,不但是他们挣不到多少钱,他每天累的臭死,运气不好的时候还要亏钱呢。
“你也看到了,每天下车维持秩序就要挺长时间。”又称、又算、还要找钱、开车。
凑够一车4.67方的石子,得运到工地,才能领到13.35元钱。
每次都要跟一大堆人扯皮算账,除去工钱后,是赚是赔全凭运气。运气好能赚1毛到2毛的差额,运气不好了还要亏5分。
崔娴听那些打零工的议论,林哥发号施令掌管大局,一车肯定能净剩不少,没想他有的时候还要倒搭钱。不同的打工人,有不同的苦恼啊。
“林哥,我有个想法你要不要考虑一下。”崔娴的想法已经成型,想看看有没有跟林哥合作的机会。
方案很简单,碎石子直接交给她,需要称重、算钱、结算的活儿,都在她这完成。
至于如何维持秩序,如何跟那些人扯皮等,这些琐事都不用林哥管,他只负责跑车。
她会把每车的分量准备好,车到了,直接装满石头就走。
每车给她结算13.15元钱,按照工地那边的结算价,林哥一车能净落袋2毛。
林哥听她的方案,眼前一亮。要是真能按她说的那样,自己这一天得省下多少口舌,最主要的,一车固定的收成,不用担心自己再往里搭钱了。
崔娴把这两年,被婶婶一家‘照顾’的事,跟大姑说完,心里畅快许多。
却是让大姑心里憋闷的很,没想到老三一家,竟然拿着钱还苛刻侄女。
正愁情绪无处发泄呢,就听着尖锐的声音,从院子里穿透到屋子。“崔娴,你给我滚出来。我真是掏心掏肺养了个白眼狼。”
婶婶此时怒火中烧,嗓门拔高到刺耳。她本来还优哉游哉的,等着厂办那边最后的通知下来,就让自家女儿去办理入厂的手续。
反正她给崔娴报名当知青,本人没办法用指标,而厂办有规定,指标转给亲人。她认定女儿是最佳人选,也是唯一人选。
熟料早晨突闻噩耗,崔娴的指标已经转出去。她直接冲到轧钢厂,确定一应手续都办理完,而接受指标的人跟崔娴的关系,也是亲属。
她不敢跟厂办闹,只能去找崔娴撒气。带着一路积攒的怒气,婶婶恨不得把崔娴给撕碎咬碎。这个人坏了她的计划,更是断送了她女儿的好前途。她大女儿本来可以成为正式工的,现在就只能做临时工。
“你死了爹没了妈,不是我和你叔叔拉扯,你能有现在?刚成年翅膀就硬了,开始算计我是不是。胳膊肘往外拐,指标给别人了。那是你亲堂妹,你就忍心她当个临时工?”婶婶见人出来,抬手就要打她。
大姑直接挡在崔娴面前,“你照顾,你怎么照顾的。抚恤金被你揣着,给小娴的生活费被你花着,连家里的东西都被搜刮走了,你给她照顾成什么样了?”
崔娴发现,大姑的战斗力是真强。跟她见的两次面,都是慈祥的长辈模样,没想到怼起人来,也是专往痛处戳。
“你没能耐,你女儿就只能当个临时工,跟小娴有什么关系。要不是你给小娴报名去当知青,她能去受那份苦?指标是小娴的,她转给谁跟你有什么关系。小娴不欠你的,是你们亏欠小娴。你们一家才是白眼狼。”
崔娴才知道,当年叔叔工作、结婚,她父亲出钱出力的。这一家子人不知道感恩,竟然还算计,把她最后的一点价值给榨干。
四合院的邻居听着动静,也出来凑热闹。提及崔娴父亲的事情,还没处理妥当呢,就把她家里的东西,陆续给搬走了。
当着面被戳脊梁骨,还被大姑骂的狗血淋头,就算是婶婶心里素质再强,也没坚持多久。
崔娴见人被羞走了,估计又要几天不出门。
大姑被气的也没吃饭,就带着人走了。崔娴又给花盆里喷点水,指标的事落实,心也跟着踏实了。
接下来就是在插队落户之前,多赚钱。
想什么来什么,宋坤的办事效率挺高。这会儿就带来几个零活,“这些都是缺人的,要去哪儿你自己选。”
崔娴看上面罗列的内容,又根据自己的优势,综合之下选了一个京郊河滩,敲碎石子的活儿。
“选这个?你确定你能干?”她那手,之前一直都是抓笔杆子的。宋坤不明白,为什么选了又苦又累,钱又少的活儿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