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老板小说 > 其他类型 > 开局就断亲,不给娘家当血包姜春竹姚翠兰完结文

开局就断亲,不给娘家当血包姜春竹姚翠兰完结文

风挽云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姜春竹看见王凤兰就觉着亲切,她娘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,她就跟着姜老太太生活,姜老太太很疼她,所以,姜老太太去世了,她从王凤兰身上就看到了自家奶奶的影子,觉着和王凤兰莫名地亲近。“春竹啊,你说得对,奶奶还穿着厚棉衣呢,”王凤兰扭头看着余秀英,满脸慈祥地笑着说,“秀英啊,你有了春竹这个好儿媳,以后也是你的福气!”“那可不,娘,您这话可说的太对了,春竹就是咱家的福星,自从春竹到家里之后,俺家里真是喜事一桩接着一桩!”余秀英喜不自禁,想把心里话给婆婆王凤兰说说,又担心大嫂赵艳芹在外面偷听了去,赶紧打住了话题。“娘,等以后咱们盖了新房,就让奶奶跟着咱们住,以后咱们娘几个就有话好好说了!”姜春竹冲着余秀英悄悄使眼色,余秀英立马明白过来,开始...

主角:姜春竹姚翠兰   更新:2025-03-12 16:49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春竹姚翠兰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开局就断亲,不给娘家当血包姜春竹姚翠兰完结文》,由网络作家“风挽云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姜春竹看见王凤兰就觉着亲切,她娘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,她就跟着姜老太太生活,姜老太太很疼她,所以,姜老太太去世了,她从王凤兰身上就看到了自家奶奶的影子,觉着和王凤兰莫名地亲近。“春竹啊,你说得对,奶奶还穿着厚棉衣呢,”王凤兰扭头看着余秀英,满脸慈祥地笑着说,“秀英啊,你有了春竹这个好儿媳,以后也是你的福气!”“那可不,娘,您这话可说的太对了,春竹就是咱家的福星,自从春竹到家里之后,俺家里真是喜事一桩接着一桩!”余秀英喜不自禁,想把心里话给婆婆王凤兰说说,又担心大嫂赵艳芹在外面偷听了去,赶紧打住了话题。“娘,等以后咱们盖了新房,就让奶奶跟着咱们住,以后咱们娘几个就有话好好说了!”姜春竹冲着余秀英悄悄使眼色,余秀英立马明白过来,开始...

《开局就断亲,不给娘家当血包姜春竹姚翠兰完结文》精彩片段


姜春竹看见王凤兰就觉着亲切,她娘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,她就跟着姜老太太生活,姜老太太很疼她,所以,姜老太太去世了,她从王凤兰身上就看到了自家奶奶的影子,觉着和王凤兰莫名地亲近。

“春竹啊,你说得对,奶奶还穿着厚棉衣呢,”

王凤兰扭头看着余秀英,满脸慈祥地笑着说,

“秀英啊,你有了春竹这个好儿媳,以后也是你的福气!”

“那可不,娘,您这话可说的太对了,春竹就是咱家的福星,自从春竹到家里之后,俺家里真是喜事一桩接着一桩!”

余秀英喜不自禁,想把心里话给婆婆王凤兰说说,又担心大嫂赵艳芹在外面偷听了去,赶紧打住了话题。

“娘,等以后咱们盖了新房,就让奶奶跟着咱们住,以后咱们娘几个就有话好好说了!”

姜春竹冲着余秀英悄悄使眼色,余秀英立马明白过来,开始说正事儿。

“娘,您也知道,俺家那房子都漏得不能住了,眼下天气还好,没风没雨的,但凡到了雨水时节,这阴雨天多起来,房子可咋住?”

余秀英面带忧色地看看姜春竹,“娘带着一家人住着习惯了,就是委屈了春竹这孩子。”

余秀英这话说得明白,虽然姜春竹没有八抬大花轿娶进门,但是毕竟也是年前刚过门的新媳妇,住在漏雨的房子里,确实太委屈。

“秀英啊,你说的是,为娘这些日子也琢磨着这件事呢,春竹是个好姑娘,善良,有孝心,和景山这孩子,两个人感情还这么好,从他们身上,娘就看见了当年老二和你的影子,多好的一对孩子啊!”

王凤兰说着就忍不住抹眼泪,想着要是二儿子周有福看到周景山长成了大小伙子,还娶了这么贤惠娇美的媳妇,他该多高兴啊。

“娘,别说了,这是有福他没有福气,眼下不是难过的时候,咱们说说怎么起新房,给两个孩子盖个新家,”

难过归难过,日子还得过,余秀英在关键事儿上,拿捏的都很清。

“起新宅,是在老宅子还是要新宅子?”

王凤兰擦干眼泪,“老宅子翻新的话,这段日子住哪里?新宅子的话,就得和你大哥大嫂,老三老三媳妇一块儿商量才行。”

余秀英明白,这分新宅地肯定要紧着老大家先挑,大嫂赵艳芹,一点亏都不肯吃。

余秀英想了,自家还有周景河这个老二,将来一处宅子肯定不行,就趁着这个机会,给周景山要一处新宅地,把家里的老宅子留着给老二周景河,两全其美。

“娘说的是,大嫂家儿子多,先紧着侄子们挑拣,剩下的新宅地,给景山一处就行,俺们不挑,先紧着大嫂一家来。”

王凤兰听了,欣慰地点点头,老二媳妇就是懂事儿,说话让她暖心,从来不争不抢,老三家不用担心,两个丫头片子,以后都是婆家的人,他们没有争宅地的理由。

“那今儿个就凑这个日子,把这件事儿说说,秀英,你去旁边院里请你大嫂过来,春雨啊,你去老三家里喊你三婶娘,都过来听听,”

虽然老三家没有儿子,但是分宅地这事儿也得让他们一家知道,不然以后老三家媳妇会挑理,说分家这事儿没给他们说。

再说了,北面新宅地那块还有一百多棵老杨树,那是当年周老汉带着三个儿子一块儿栽种的。


“娘,你看看你,”周春雨抿嘴偷笑,周景河咧着嘴笑。

姜春竹尴尬地低下了头。

余秀英笑呵呵地,“好了,娘和你们开玩笑呢,看着你们两个感情这么好,和春雨景河相处的也像亲姐妹姐弟一样,娘心里高兴得很,”

余秀英听见姜春竹喊儿子叫相公,而春雨和景河也改了口,从姐姐改成叫嫂嫂了。

这说明,儿子和儿媳感情不错哦,他们从心里彼此认定了自己。

春竹是个善良能干的姑娘,自从她来了后,家里的日子越发好过起来,吃了好几顿肉,孩子脸上都有了肉肉,连带着她身上都有了力气。

原先她总觉着自己没用,干不了农活,也挣不到钱,孩子们跟着她吃了上顿没下顿,过得太凄惨,委屈了孩子。

想到这里,余秀英又觉着心酸,忍不住偷偷抹眼泪。

“娘,你这是咋啦?你的腿肯定能治好,”

姜春竹以为是余秀英觉着腿疼,治不好了,赶忙安慰她。

“嗐,俺这条老腿呀,人上了年纪,腿脚一年不如一年,治不好了,”

余秀英伤感地说。

“娘,你别瞎说,明儿个又是龙圩镇大集,咱们带着娘一块去赶集,给娘把腿治好,”

明儿个是正月初四,龙圩镇也是年集,这龙圩镇,十天内有三个集会,逢二和八的日子,都是大集,逢四的日子是小集。

不过,这恰好过年,地里没活,乡下人没啥事做,没事了就喜欢带着娃儿去赶集,讨点喜欢的东西买,顺便在集上吃点好吃的,也算是改善生活了。

所以,这年集也不分大小集了,几乎每个集上,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涌过来赶集,人熙熙攘攘,热闹的很。

“好啊好啊,大哥,嫂嫂,明天咱们都去赶集吧,”

周景河听说去赶集,就高兴地很,去了集上,指定能有好吃的,芝麻大烧饼,胡辣汤,包子,油条,平日里吃不着,不舍得,到了集上多少能混上一口。

“娘不去了,你们去吧,去了就是花钱,”

余秀英心疼钱,家里这房子,东间房顶都漏了,要是到了下雨天,指定会漏雨,她想着攒钱趁着春天把房子修修。

“娘,你别心疼钱,咱去把这药材和人参卖了,就有钱花了,”

姜春竹从回来就忙着做饭,还没来得及把人参和黑木耳,野生黄连拿出来。

“娘,你快看,”姜春竹把背篓拿过来,把里面的东西小心地拿出来。

人参上还系了一根红头绳,余秀英忍不住笑了,

“春竹真是个有心人,这棵人参值不少钱来。”

“这些黑木耳和黄连也能卖不少钱,别声张,明儿个去镇上问问,就是俺这老腿,怎么能走得去?”

余秀英用手捶打着那只瘸腿,满脸忧愁地说。

“娘,明天俺去婶子家把板车借来,用板车拉着娘去,”

周景山和周景河把捉来的野鸡和野兔子,放进笼子里,以后这母兔子还会生小兔崽,周景山拿着竹条,想着再编两个笼子。

虽然不知道能换多少银两,但是余秀英知道这人参价值不菲,要是能换一笔钱,正好用来修房子。

午饭吃得晚,下午没啥事做,姜春竹帮忙和周景山编完兔笼子,就把两只野兔分别放了进去。

“景河,以后这喂兔子,就是你的事了,好好把两只兔子养好,”

周景山冲着周景河说,周景河点点头,以后要是兔子多了,还可以吃麻辣兔肉。

眼看着做晚饭还早,晚上就喝点玉米糊糊就行,周景山继续回屋里抄书,姜春竹悄悄跟了进去。


要是这大冷的天,来一碗热辣辣的胡辣汤,该是多爽啊,

周景河心里想着,早上喝的那点玉米糊糊早消化完了。

“你这小鬼头,就知道吃,先卖完药材,再说吃的事,”

知子莫若母,余秀英一眼就看出来周景河的心思。

周景河舔舔嘴唇,压下肚里蠢蠢欲动的小馋虫,大步跟着周景山往前走。

前面左拐就是药铺,以前周景山每次来,都是在这里给他娘余秀英抓药。

柳掌柜看见周景山来了,热情地打招呼,他以前听周景山说过,余秀英腿脚不好,他说让周景山把余秀英带来看看,但是余秀英一直没来。

想必就是日子过得艰难,家里没钱,所以,才不舍得看病吧。

“柳掌柜,这是俺娘,她腿脚不好,找个大夫帮忙看看,”

柳掌柜看见余秀英走路蹒跚,那条小腿明显细了不少,过门口台阶的时候,抬腿很是费力。

店里常驻坐诊的丁大夫还没有来,柳掌柜连忙吩咐小学徒,搬了长凳让余秀英坐下等候。

“柳掌柜,我这边有新采的药材,您看看这里需要不,”

这会子药铺里人少,正好让柳掌柜过目看看。

柳掌柜看见姜春竹篮子里的那颗人参,脸上神情微动,示意姜春竹到后厅说话。

姜春竹挎着篮子跟着柳掌柜往后厅走,周景山吩咐周春雨守着娘,周景河不要乱跑。

周景河不时地伸头往外大集上张望,他一心想去集上逛逛,听见大哥说话,赶紧又把脚撤了回来。

因为镇上的大户人家程员外,正有人花高价寻找成年人参,柳掌柜说这样的珍稀药材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,只能靠碰运气,

柳掌柜见多识广,看见姜春竹拿出来的人参,全须全尾,完好如初,十分欣喜,当即就伸出手掌,做了个手势。

“八两?”周景山心里嘀咕,不知道这人参能值多少钱。

“八十两!”柳掌柜说,他看到外面人多起来,生意忙,也不想多和姜春竹讨价还价,

又看到他们衣着朴实,还带着母亲过来看病,想必也是为了多赚点钱,所以,直接就开了个高价。

周景山听完,惊得张大了嘴巴,看着姜春竹,没想到,小小一棵人参竟然能卖这么多钱。

姜春竹也是心中暗喜,脸上却不动声色,她又拿出来那些野生黄连和黑木耳,让柳掌柜看着给多少钱。

“这些黑木耳,也就值一两银子,就这个野生黄连,药用价值比较高,这样吧,这些给你们二十两银子,看在你们这么有孝心的份上!”

天哪,足足一百两银子!姜春竹差点叫出声来,连忙用手捂着嘴巴,

周景山接过银两,沉甸甸的,交给姜春竹,姜春竹却说,“相公,放在你贴身的褡裢里,集上人多,我拿着不如你带着安全。”

这话说得有道理,周景山长得人高马大,钱财放在他身上,还是比较安全。

“柳掌柜,还烦请您看看家母腿上的伤势,”

周景山问柳掌柜,柳掌柜恰好看到外面坐诊的丁大夫来了,连忙招呼,

“丁大夫,给这位大嫂看看腿伤,”

丁大夫应声走过来,柳掌柜赶紧拿着那株人参去了后院,心里喜滋滋的,程员外出手阔绰,想必这根人参,他能卖个更好的价钱。

“大嫂,你把腿伸直,我看看,”丁大夫用手捏了捏余秀英的小腿,发现小腿已经伸不直了,而且腿上肌肉有萎缩的现象。


当然,要是全都给了她家,那更好。

薛素芳气得脸色涨红,刚想发声,婆婆王凤兰发话了,

“老大家,好事不能全让你给占了,知足常乐,别得寸进尺,人不能太贪心!”

听得婆婆这么说了,赵艳芹无奈,哼一声,站起身走人。

余秀英赶紧谢过婆婆,拉着姜春竹,起身告辞。

“老二家,老三家,俺这里还有喂的鸡,你们各自抓走一只,给孩子们炖了吃,开开荤,”

王凤兰觉着愧对老三家,老二家也没沾光,平时她在家里喂养的鸡鸭,赵艳芹没少偷摸着过来拿鸡蛋,干脆都分吃了完事。

“那谢谢奶,中午有肉吃了!”余秀英还想谦让,姜春竹就跟着王凤兰跑进了院子的鸡圈里,开始抓鸡。

姜春竹手脚麻利,很快就抓到了一只最肥大的,

“娘,给你,抓住它的双脚,咯咯!”

姜春竹忍不住咯咯笑起来,今儿个是个好日子,分了宅基地还有林木,奶奶又大方地给了一只鸡,回家正好炖鸡吃,好好庆祝。

余秀英接过这只肥美的鸡,紧紧地抱进怀里,

薛素芳还站在原地犹豫,王凤兰自己伸手帮她抓了一只。

“老三家,回去好好补补身子,等老三回来,还得商量着要个娃儿,”

婆婆王凤兰对于老三家一直没有儿子,也是耿耿于怀。

“知道了,谢谢娘,”薛素芳这才脸上露出了喜色。

王凤兰回屋里找了两根绳子,分别把两只鸡的腿都给捆上,然后姜春竹和薛素芳一人拎着一只鸡往外走去。

赵燕芳在自己屋里看见这一幕,气得鼻子都歪了。

“嗯,死老太婆,当着我的面,口口声声说为我好,向着家里的仨大孙子,私下里,这不还是偷偷疼着老二老三家,”

赵燕芳那是只能沾光,一点亏不能吃的女人。

“你平时从咱娘哪里,拿来的鸡还少啊?”

老实巴交的周有财都听不下去了,自从老大家媳妇曹菊花怀孕后,赵燕芳隔个十天半月就去他娘王凤兰那里要只鸡,这俩月都要了三只了,再这么下去,王凤兰喂的那几只鸡,都进了他们一家人的肚里。

所以王凤兰干脆趁着这个机会把鸡分分得了,就留下两三只下蛋的鸡。

赵艳芹气得冲着周有财屁股上就是一脚,“滚犊子你,没用的东西,别在这里气老娘了!”

姜春竹抓着鸡,等着余秀英,她们想跟着薛素芳去家里,把周春雨叫回家。

“老三家,你别生婆婆的气,她老人家没坏心,也是没法子的事,”

余秀英跟着薛素芳进了家门,周春雨和周玉花周玉荣姐妹两个,还聊得不亦乐乎。

“二嫂,你坐下喝口水再走,春竹,也坐下玩一会,”

薛素芳这会子脸上有了点喜色,看着心情好点了。

“三婶娘,有件事,俺不知道当问不当问?”

姜春竹看着薛素芳人长得瘦削,脸色苍白,神情恍惚,看着有些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
“春竹啊,你有话直接问就好啦,咱们自家人,”

薛素芳看姜春竹是个有爱心的孩子,在偏心婆婆和强势大嫂跟前,帮着自己说话,心里很感激。

“三婶娘,你是不是一直还想要个儿子,看你年龄也不大,三叔也年轻,还可以要的呀,”

薛素芳16岁嫁进了周家,17岁生下大女儿周玉花,如今周玉花不到16岁,薛素芳满打满算也才33岁,还是可以生育的年龄。

姜春竹知道,在后世,多少女生30多岁还没有结婚,30-40岁生孩子的女人很常见。


更何况,赵艳芹就一个大儿子娶了亲,和他们现在还住在一块儿,另外两个儿子,一个16岁,一个11岁,以后肯定也要宅子分。

赵艳芹仗着自家儿子多,每次分家她都要哭爹喊娘地叫穷叫苦,哪次都是他们家分的东西多,还不知足。

至于三叔周有强家,几乎不用考虑了,三婶娘就生了周玉花周玉荣两个女儿,宅子地没份儿。

“北面山头那处还有一片杨树林,是当年你爷带着你爹他们弟兄三个种下的树木,到时候盖饭,咱们也能省点木料钱。”

“娘,那按你这样说的话,咱们又可以省下木料钱了,只买青砖,还有支付人工钱就行了。”

姜春竹算了算,木料钱就能省下一大笔,还可以找木匠打几件新家具。

“春竹,景山,咱们是盖青砖房还是盖土坯房?”

余秀英还在犹豫,土坯房省钱,但是又怕支撑不了几年,青砖房的话,价钱就要高一倍,但是工钱和盖茅草房那是差不离。

“娘,要盖就盖青砖房,咱一步到位,省得过几年漏雨了修修补补的,麻烦!”

周景山还在犹豫,姜春竹就发话了,

“行,咱就听春竹的,说盖就盖!”

“娘,那以后,是不是俺们都可以自己有一间房了?”

周景河喜滋滋地问余秀英,他跟着大哥睡,每天被逼着跟着他看书写字,又逃不掉,要是自己一间房了,想干嘛干嘛,睡到日头起。

“嗯,到时候给你们一人一间房,”

余秀英笑着说,她看看天色,不早了,早点吃过饭休息,明儿个一早就找婆婆王凤兰商议。

晚上周春雨和姜春竹睡在一头,两个人兴奋地睡不着觉,开始幻想房子盖好后,屋里怎么着布置法。

“嫂嫂,俺屋子里要打这么一张小床,买粉色的被面和窗帘,屋里布置地粉粉嫩嫩,好温馨,”

周春雨喜欢粉色,女孩子都爱做梦,自古如此。

“你呀,住不了几年了,过几年说个如意郎君,你就要嫁出去了,”

姜春竹嘿嘿笑着打击她,周春雨听了脸一红,

“俺才不嫁呢,俺以后就跟着咱娘和嫂嫂过,哪里也不去。”

“羞羞,你这样说,咱娘以后不愁死才怪了!”

女大不中留,古代女孩到了16岁就开始说婆家,到了18岁还没有嫁出去的话,爹娘就开始发愁了。

“嫂嫂,你也别做美梦了,过两年,你就大哥一个新房睡去了!”

周春雨的话更是让姜春竹羞得用被子蒙上了头。

第二天余秀英就去了婆婆王凤兰家里,商量分宅子的事。

姜春竹和周春雨陪着余秀英一起去,周景山在家里抄书,让周景河也跟着自己练。

到了二月里,学堂开学了,就把周景河送进学堂好好念书,男孩子不读书还是不行的。

自古到今,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,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,想要以后日子过得安稳,还是要多念书才行。

可惜学堂不收女娃,要不然,让春雨也跟着去念书识字。

“嫂嫂,俺就不去了,念书要交好多钱的,”

普通农家没有几个上学的,每年交给教书先生的束脩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
除非家里男孩子,谁家会舍得花钱供养女娃儿去读书?读了也没多大用。

“春雨,可别这么想,读书多了,女人才能学会保护自己,”

姜春竹在后世做律师,接触到不少婚姻官司,即使在现代文明社会,依然有不少女性被家暴,被冷暴力,在婚姻中被折磨地人不人,鬼不鬼,甚至有的不堪折磨,坐月子的时候得了抑郁症,发生抱着孩子自杀这样的惨剧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